-
“清明节”古称“寒食节”,又叫踏青节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是中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,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 清明养生吃什么? 1、荠菜 春季特别容易出现头痛、昏眩,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,中医常说“春气者诸病在头”。清明...
发布时间:2019-4-3 点击次数:719
-
一、春季养生 《内经·四气调神论篇》曰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兴,万物以荣……”,其意思是说,春季三个月谓之发陈,是推陈出新,生命萌发的时令,天地自然,都富有生气,万物显得欣欣向荣。 春季养生就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,万物始生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,着眼于一个“生”字。由于冬季天气寒冷,阴气外...
发布时间:2019-2-20 点击次数:808
-
立冬时节即将来临,意味着冬季自此开始,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。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,立冬是一个重要的节气,同时也是进补的最佳时期。立冬节气养生要注意什么呢?冬季养生要避寒就温,保护阳气,使阴阳相对平衡。因此要预防疾病的发作或加重,需要从饮食起居、身体精神全方面入手。 饮食调养 冬季温度低...
发布时间:2018-11-9 点击次数:772
-
秋天来了,该如何养生呢,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分享一些秋季养生的方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 1、早晚多穿件衣服。 秋天早晚温差比较大,早上要穿着长袖的衣裤,以免受凉。特别是骑着电动车或者摩托车,风一吹身体会感到很凉。如果有关节炎的人,骑车子还要带上护膝。 2、尽量穿白色、亮度高的衣服。 让心情...
发布时间:2018-9-19 点击次数:841
-
三伏天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,尤其是养生一族。长久以来,人们在三伏天降温防暑、跟着节气养生治病。但三伏天养生要把握三个原则:一是冬病夏治;二是夏补三伏;三是科学的饮食。 “三伏天”科普知识: 初伏或头伏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,第三个庚日为入伏,作为初伏的第一天; 中伏...
发布时间:2018-7-29 点击次数:772
-
1、饮食 在夏秋交替的季节,应做到平衡饮食,注意蔬菜和肉类的合理搭配,不应过分地进补,切忌顿顿大鱼大肉,少吃生冷的瓜果和油腻的食物。尤其对于老人,由于脾胃功能下降,所以应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,而且要少食多餐,这样才不至于让胃肠负担太重。 立秋之后,昼夜温差加大,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,多食用一...
发布时间:2017-8-3 点击次数:760
-
高温过后又是雨季,高温与闷湿并存。开空调后,室内外温差极大,极易导致感冒、发烧、咽喉疼痛、食欲不振等病症。那么,多雨天气该如何进行防病保健呢? 女性尽量不要穿超短裙,以防膝盖受寒导致风湿病。衣物宜选择质地轻柔、干爽、透气性佳的面料。 研究显示,亚麻衣物能调整人的经脉系统和内分泌系统,对中枢神...
发布时间:2017-7-18 点击次数:759
-
1、夏初防上火多吃“三苦” 春夏之交,气温回升,人体内热较旺,各种火气容易乘虚而入,如不注意饮食清淡和规律生活,极易“引火上身”。加上现在很多人工作压力大,经常休息不好,容易出现口腔溃疡、牙齿疼痛、出血、咽喉干痛、身体燥热、大便干燥等上火现象。 因此,专家建议,要避免“上火”:首先,要保持科...
发布时间:2017-7-1 点击次数:759